
鹧鸪
鹧鸪是鸟类的一种,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,一般为中华鹧鸪,属省级保护动物。鹧鸪也叫赤姑、花鸡、怀南、越雉鹧鸪、鹧鸪鸟、中国鹧鸪,鹧鸪有多种食用方法,一般可将鹧鸪用盐制成咸鹧鸪然后风干保存,需食用时将其与粳米一起煮成鹧鸪粥,香糯可口非常好吃。若是鲜鹧鸪还可将杞子、大枣、桂圆肉与糯米一起填入鹧鸪腹内,再将鹧鸪纳入鸡腹内做套禽菜上锅蒸熟即成。
【鹧鸪育成期饲养管理】雏鹧鸪最迟于9 周龄转人育成舍,可实行平养、网养与笼养,为防治黑头病、球虫病及寄生虫病,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。鉴于鹤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,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。饲养密度:4 ~6 周龄每只占0.03 米2 ,或35 只/米2 , 6 ~ 10周[ 详情 ]
【鹧鸪如何辨别公母】如何鉴别鹧鸪雌雄1手提法:用手倒提雏鸪双腿,如小鸪身子下重,头向前伸,两翅张开不乱扑,一般为公鸪;如头向胸部弯曲,身子向上使劲,两翅乱扑,一般为母鸪。2翻肛法。3看腿法:幼龄鸪从外观很难区分公母,成年后略有差异,3月龄后性别[ 详情 ]
【肉用鹧鸪饲养管理】肉用鹧鸪的主要来源:初生蛋(初产一周内的蛋)所孵出的雏鸪。一般只做商品鹧鸪饲养;1周龄及2周龄选择种鹧鸪时,选出的不合格雌鹧鸪及多余的雄鹧鸪;在种鹧鸪供应要求量已饱和情况下,多余的鹧鸪可做肉用雏鹧鸪饲养。饲养特点:饲[ 详情 ]
肉用鹧鸪饲养管理
肉用鹧鸪的主要来源:初生蛋(初产一周内的蛋)所孵出的雏鸪。一般只做商品鹧鸪饲养;1周龄及2周龄选择种鹧鸪时,选出的不合格雌鹧鸪及多余的雄鹧鸪;在种鹧鸪供应要求量已饱和情况下,多余的鹧鸪可做肉用雏鹧鸪饲养。饲养特点:饲
鹧鸪如何辨别公母
如何鉴别鹧鸪雌雄1手提法:用手倒提雏鸪双腿,如小鸪身子下重,头向前伸,两翅张开不乱扑,一般为公鸪;如头向胸部弯曲,身子向上使劲,两翅乱扑,一般为母鸪。2翻肛法。3看腿法:幼龄鸪从外观很难区分公母,成年后略有差异,3月龄后性别
鹧鸪育成期饲养管理
雏鹧鸪最迟于9 周龄转人育成舍,可实行平养、网养与笼养,为防治黑头病、球虫病及寄生虫病,建议实行网养与笼养。鉴于鹤鹧鸪有较强的飞翔能力,可在舍外设置飞翔栏。饲养密度:4 ~6 周龄每只占0.03 米2 ,或35 只/米2 , 6 ~ 10周
种鹧鸪的平面饲养
饲养种鸪最经济的方法是养在平地栏中。地面应铺水泥,并有排水系统以利清洁,墙体应用不透水的材料。用散装饲料桶或自动饲料槽,可节省喂料的人工。把自动饮水桶放在架子上,并配以滚筒,可防止鹧鸪在上面休息。沿墙排列蛋箱,
鹧鸪育成的饲养管理工作
1.鹧鸪舍(网室)。应选择背风向阳、冬暖夏凉、地势高燥、僻静的地方营建鹧鸪舍。也可用旧鸡舍、闲房改造。舍外设运动场,四周及顶部用铁丝网围好,防止逃脱;里面放置饲槽、水槽、栖架、岩石和假山。2.鹧鸪的饲养。育成前
鹧鸪雏苗饲养与管理
鹧鸪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种珍禽。近年来鹧鸪养殖逐年增加,但一些养殖户特别是新养殖户在雏苗饲养管理方面还缺乏经验,现将我场饲养经验介绍如下:(一)出雏头3天的饲养 出雏室的温度应保持36~38℃,湿度50%~70%。待羽毛渐
鹧鸪球虫病防治
l.症状:鹧鸪在各个生长阶段都易感染此病,尤以2~3周龄的雏鹧鸪最易发病。病鹧鸪萎靡不振,羽毛蓬乱,甚至翅膀下垂,嗜睡,食欲差。排泄物为黄褐色或污秽黄色水便,有恶臭,严重的则粪便带血或血便。肛门周围的羽毛因下痢而污染,并被
鹧鸪的外貌特征及生物学特性
目前我国人工饲养的鹧鸪品种主要是美国鹧鸪及野鹧鸪。鹧鸪体型小于鸡而大于鹌鹑,体长26厘米,雄鹧鸪体重为35千克,体形圆胖丰满,全身羽毛颜色十分艳丽。头顶灰白色,以前额、双眼一直到颈部连喉下有一条黑色带状,形成网兜状
鹧鸪育雏关键抓九环节
1.温度:温度是影响育雏成败的重要因素。育雏温度应随周龄增加而逐步降低。一般来说,刚出壳至1周龄,温度为34--35℃,以后每周降低1--2℃,直至温度保持在20--22℃。2.湿度:控制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,一般雏鸪舍内相对湿度要
鹧鸪养殖的基础知识
目前在我们国家养殖的鹧鸪主要是美国鹧鸪,其实它是石鸡,是引进于经美国驯化的印度野生石鸡的优良品种,由于翻译有误,谓之鹧鸪。石鸡,学名Alectoris graeca(Meisner)别名嘎嘎鸡、红腿鸡、朵拉鸡。石鸡与鹧鸪在动物分类学中是